绝对剩余价值
- 作者:admin 发布:2025-01-20 查看:
一、引言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剩余价值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形式,本文将重点探讨绝对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地位。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1.定义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者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2.产生原因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在于能够创造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的消费过程即劳动过程,劳动者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目的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资本家会尽可能地延长工作日长度或者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增加剩余劳动时间。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资本家剥削劳动者,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种剥削关系决定了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 三、绝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地位 1.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核心内容,而绝对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式。它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 2.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剩余价值率也随之提高,从而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 3.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四、绝对剩余价值对劳动者的影响 1.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恶化为了追求绝对剩余价值,资本家会延长工作日长度或者提高劳动强度,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条件不断恶化。 2.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受损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使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3.劳动者的反抗与斗争面对资本家的剥削,劳动者会进行反抗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 五、结论 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动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探讨绝对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关注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