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公款私存如何认定

  • 作者:admin 发布:2024-12-30 查看:

公款私存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应属于单位的公款私自存入个人账户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公款私存如何认定呢本文将从法律依据、构成要素和认定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公款私存的法律依据

1.刑法规定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公款私存属于贪污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2.行政法规

监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监察机关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违法犯罪的公职人员进行调查。公款私存作为职务违法犯罪的一种,自然属于监察机关的调查范围。

3.财经法规

预算法第四十六条规定,预算收入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占用、私分。公款私存违反了预算法的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二、公款私存的构成要素

1.主体公款私存的主体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公职人员。

2.客体公款私存的客体为单位的公款。

3.客观方面公款私存表现为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公款私自存入个人账户。

4.主观方面公款私存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公款而故意私存。

三、公款私存的认定流程

1.初步调查

监察机关或者审计部门在接到公款私存的举报或者线索后,应进行初步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初步调查主要包括查阅财务报表、银行账户、询问相关人员等。

2.立案侦查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如果发现公职人员存在公款私存的行为,应当立案侦查。立案侦查主要包括询问证人、讯问嫌疑人、搜查、扣押、冻结财产等措施。

3.审理判决

监察机关或者审计部门将案件移送到司法机关后,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审理。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对于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构成违法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4.资产追缴

公款私存如何认定

对于公款私存的案件,司法机关在判决生效后,应当依法追缴涉案资产,返还给原单位。

总之,公款私存的认定需要依法进行,从法律依据、构成要素和认定流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对于涉嫌公款私存的公职人员,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各单位应当加强财务管理,防范公款私存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阅读上一篇累计折旧怎么算 阅读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